3月5日,政府工作報告新鮮出爐,將國內生產總值(GDP)增長目標定為5%左右。在部署今年工作時,報告指出,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,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,持續改善民生,保持社會大局穩定,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。
經濟是肌體,金融是血液
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及“金融”19次,比去年多了3次
提及保險9次,銀行1次,資本市場1次
政府工作報告對過去一年的金融工作如何評價?
對今年的金融工作提出了什么具體要求?
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重點將著力在哪些領域?
為此,《金融時報》記者總結了4大看點。
看點一: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
關于貨幣政策,政府工作報告要求,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。保持廣義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。支持實體經濟發展。
人民銀行發布的《2022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》表示, 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。要搞好跨周期調節,既著力支持擴大內需,為實體經濟提供更有力支持,又兼顧短期和長期、經濟增長和物價穩定、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,堅持不搞“大水漫灌”,穩固對實體經濟的可持續支持力度。
在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方面,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梁斯認為,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作為重點發力方向,在引導金融機構信貸投向上發揮了重要作用,普惠小微、綠色、科創等領域信貸增速長期保持在20%以上。但在政策繼續引導信貸投放的同時,也要求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的邏輯,更加合理的優化信貸投放方式。
看點二:為穩就業提供全方位保障
穩就業是民生保障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環節。今年,就業總量壓力確實比較大,僅高校畢業生預計有1150多萬人。布局穩就業,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所聚焦的一大熱點。
在助力穩就業方面,金融發揮了積極的支持作用,政府工作報告指出,財稅、金融、投資等政策更加注重穩就業。大幅提高失業保險基金穩崗返還比例,增加穩崗擴崗補助。將更多困難群體納入保障范圍。延續實施失業保險保障擴圍政策,共向1000多萬失業人員發放失業保險待遇。實施失業保險基金穩崗返還、留工培訓補助等政策。使用失業保險基金等資金支持技能培訓。
專家和業內人士認為,今年,金融機構在助力穩就業方面依然大有可為。首先,要提供更多優質就業崗位,積極做好校園招聘、社會招聘等各類型就業招聘工作,緩解就業壓力;其次,要積極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,優化中小微企業營商環境,為社會創造更多就業崗位;再次,保險機構要進一步做好與失業保險相關的各類工作。
看點三:密切關注金融風險防范
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永恒的主題。在回顧工作成果時,政府工作報告指出,完全化解了本世紀初形成的 14486億元金融改革歷史成本, 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方式,精準處置一批大型企業集團風險,平穩化解高風險中小金融機構風險,大型金融機構健康發展,金融體系穩健運行,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。
在部署今年工作時,政府工作報告要求,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經濟金融風險。深化金融體制改革,完善金融監管,壓實各方責任,防止形成區域性、系統性金融風險。有效防范化解優質頭部房企風險,改善資產負債狀況,防止無序擴張,促進房地產業平穩發展。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,優化債務期限結構,降低利息負擔,遏制增量、化解存量。
看點四:支持各類型企業發展
企業是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體。企業的穩定經營與蓬勃發展,離不開金融的鼎力支持。
近年來,在疫情的反復沖擊下,抗風險能力較弱的小微及民營企業飽受沖擊。為此,金融業積極行動,加大紓困助企力度。政府工作報告指出,引導金融機構增加信貸投放,降低融資成本,新發放企業貸款平均利率降至有統計以來最低水平,對普惠小微貸款階段性減息。
支持小微及民營企業發展,金融機構還需進一步發力。后續,還應當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的質量和效率,擴展服務覆蓋面。穩步增加銀行業對小微企業的信貸供給,優化信貸結構,促進綜合融資成本合理下降。豐富普惠保險產品和業務,更好地為小微企業提供融資增信和保障服務。更有針對性地解決不同行業、不同區域的小微企業所面臨的融資難貴困境。
與此同時,針對科創企業,政府工作報告指出,創設支持創新的金融政策工具,引導創業投資等發展。
科技創新關乎國家發展戰略,關乎國家整體競爭力。未來,金融要繼續靠前發力支持科創企業做大做強。面對科創企業 “短、小、頻、急”的資金需求特點,高風險、重投入、長周期、無抵押等經營特點,以及經營成長各個階段的所急所需,不斷創新產品和業務,有的放矢地提升科技金融支持力度與質效。
信息來源:金融時報 作者:金融時報